详情页

详情页

DETAIL

清明追思祭英烈 红色教育砺初心——济南长清村行党支部赴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清明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清明将至,苍松翠柏寄哀思,春风细雨缅忠魂。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3月28日上午,行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济南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英雄事迹、瞻仰烈士陵园,全体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追寻革命足迹: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展览中心里的历史回响

  首站来到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展览中心,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以详实的图文、珍贵的实物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再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峰山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驻足于主题展区。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武器、一封封泛红的家书,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1938年,中共长清县委在大峰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鲁西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堡垒。展览中,长清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的成立场景复原、八路军战士用过的土枪土炮、妇女救国会缝制的军鞋等展品,让党员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坚韧与智慧。  

  铭记历史根脉: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中的精神传承

  坐落于大峰山脚下的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青砖灰瓦间沉淀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这座建筑群始建于1938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曾是中共长清县委的驻地。这里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中枢,亦是培育革命火种的摇篮——据统计,从这里走出的地师级以上干部多达400余人,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将大峰山的革命星火播撒向全国。  

  步入纪念馆,历史的年轮在展陈中清晰可辨。1979年9月3日,这片承载着血火记忆的土地被命名为“大峰山革命遗址”,列入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升格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12月,更被授予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三重身份的叠加,让这座纪念馆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

  叩问初心使命:初心广场上的庄严宣誓

  这座以党徽雕塑为核心的广场庄严肃穆,党旗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面对鲜红的党旗,党支部书记顾正云领誓,全体党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誓言回荡在山谷间,大峰山抗日军民“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呐喊遥相呼应。  

  缅怀英雄忠魂:大峰山革命陵园前的深情致敬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大峰山革命陵园,青松掩映下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肃穆庄严。全体党员缓步绕行纪念碑在无名烈士墓区,讲解员讲述了那段时期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听着这段悲壮的历史,不少党员潸然泪下。

  “这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党支部书记顾正云总结道,“大峰山精神的核心是‘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我们要将其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体经济的实际行动。”

  清明雨落,山河肃穆;英魂不朽,精神永存。此次大峰山之行,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行党支部以红色教育筑牢信仰之基,以英烈精神砥砺奋斗之志,将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为长清村行业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服务“三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  

版权所有©济南长清沪农商村镇银行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

沪ICP备06030408号-2

服务热线:4009962999

请使用Chrome88或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